給國研院老友的賀年
各位親愛的同仁,大家好
歲月如梭,這句話真是不假,感覺還是轉眼之間,卻已是一年交換的時刻了。這幾個月以來,親愛的同仁們都好吧!
也許還有人記得,我曾經說過:「忙碌的人,時間最多」。回到台大後,我旋即投入一系列創新機制的推動工作,包括成立台大車庫、天使俱樂部、天使基金的籌措、創意課程等。才短短幾個月,我們已順利集結成立數家新創公司,成功以台大車庫招募12家學生創業團隊進行輔導,目前這些雖皆屬起步階段,但只要努力,不放棄機會,就一定會有希望。期間也飛了兩趟美國,盡力將矽谷資源串連起來。未來,我們更希望能每個月舉辦一次〝創業星光大道〞創造學生創意發想的舞台。而在體察時代的脈動,以及因應台大新任領導團隊所需的變革動力,經數個月的觀察和接觸,我也已定於一月初,就在兩週後召開台大校務的策略規劃會議,希望以嶄新的想法,思考如何帶領台大,發揮對台灣該有的社會貢獻,讓台大菁英們能群策群力,扮演台灣前進的先鋒。
在國研院,我們有十一個中心,而在台大光是校級的研究中心就有38個,包含領域極廣,也因為幅員太廣,領域差異極大,因此雖有眾多領域專家在同一單位,但橫向交流從來未曾有過。大家可能也知道,我ㄧ向鼓吹「創新往往來自跨領域自由自在的交流」的創意發想基礎,因此,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我們終於也在下個月要舉行第一次的跨中心技術交流會。光籌備和協調溝通等前置準備,就花了非常多時間,開了好多次會。但在準備過程中,當我召集所有主任們開會時,大家一方面驚訝於以前從沒想過要有這樣的交流型式,一方面也非常認同我的作法,大家也都覺得跨領域交流真的非常重要。我希望這類交流每季至少一次,未來希望能推進到每月一次,成為台大傑出團隊互相激盪的平台,刺激出更多領先全球的創新發明。
這期間,大家從媒體報導中可能也可了解,我這個永不放棄希望的科技志工,對台灣整體科技發展的關心仍不曾稍減,不時陪著主委奔波各國及各地,希望努力協助國科會(尤其是未來的科技部),找出台灣科技未來應走的方向,大家可能想像不到,為了收集資料並與當地專家開會,我曾飛往美國只停留一天來回,飛歐洲則是停留三天來回,感覺上好像在跟時間賽跑,希望在台灣仍具有科技優勢的時候,奮力向前,創造更有價值的產業機會,每次與產業界的朋友、先進談起這些努力,總是又興奮又緊張,因為台灣產業局勢真的是愈來愈險峻,但也因為危機愈來愈明顯,大家漸漸能凝聚一些共識,包括政府許多政策的調整,就覺得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當然我也沒忘記國研院的同仁,在董事長的一再要求下,我同時接任國研院董事及顧問,因此仍在旁邊一路關注著同仁執行計畫的情形,也看過大家這段期間內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這個月初,在台大看到各中心的展示,頗有十周年慶時,大夥們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的味道,我在展示空間與同仁們一一晤談,倍感親切。當然也暸解一些計劃推動上的困難,對計畫執行順利的團隊我給予高度的肯定,也盼持續加油,對計畫執行上遇到一些瓶頸或難關的團隊,更希望大家能以有效創造合作價值的角度,思考如何開創新局!時時記得「危機也是轉機」,轉換一下心情看問題,往往會發現更多創造價值的機會。我也高興知道,在我離開前,努力拉線促成的一些創新機會,現在仍在持續進行,希望參與同仁能多些無所畏懼的心態出去創業,為台灣帶來更多科技機會!
我也很高興看到當時大家一齊努力規劃的院部創新激勵牆也已改裝完成,這是中心們一齊構思的詩句,請大家有到院部開會時,別忘了過來欣賞,就讓我以牆上雨果先生的名句來與大家共同勉勵:
「世界上最寬濶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寬濶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襟!」
大家一齊繼續加油!
祝福新的一年,在羅院長及主管同仁們帶領下,事事順心如意,萬事成功,有創意!